广德楼戏

作者:admin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7-12-26 14:53:32
    “广德楼戏园”位于前门外大街大栅栏街39号,大约兴建于1796年清·嘉庆元年,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,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戏园之一。它几乎和法国巴黎歌剧院、意大利斯卡拉剧院、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同时期建成的场馆。

    “广德楼”声明显赫的方面还不止于历史的久远,更在于它是当时戏曲祖师爷、名人们施展才艺、迅速走红的宝地。程长庚、余紫云、梅巧玲、余三胜、汪桂芬等京剧祖师爷以及后来的“喜连成”、“双庆社”、“斌庆社”等曾先后在此长期献艺,是当时京城场地最火、人气最旺、艺术最佳的娱乐场馆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“广德楼”由戏园子改成了专演曲艺的“北京曲艺厅”。
 
    重张开业的“广德楼”是一座青砖金瓦、雕梁面栋、垂花门帘、古色古香的具有全新理念的现代化演出场馆,是京城专门演出曲艺的场所,它将会成为又一座展示京城独特魅力的文化艺术宝地。
 
    新中国建立后,因这个戏园子毁于火灾,北京市政府准备重修。其时,著名曲艺演员魏喜奎、曹宝禄等,发展拆唱八角鼓的形式,以单弦牌子曲为基调,创成北京曲剧,为群众喜闻乐见。人民艺术家老舍特为这个新剧种编写了歌颂新婚姻法的《柳树井》,上演后受到各方面的重视。周总理和彭真市长都同意老舍先生的说法:“这是用北京土生土长的曲艺来演的戏,填补了北京地方戏的空白。”彭真市长觉得,应该给这个新剧种以固定的演出场所,以利其发展。但因曲剧刚刚问世,不宜在大型剧场演出,便决定在广德楼旧址上,修建一家仅容400名观众的小型戏院,定名为“前门小剧场”。
 
    魏喜奎等北京曲剧创演人员欣喜若狂,大家纷纷到工地充当泥瓦小工。1954年,“前门小剧场”建成了。1957年4月,周总理访问非洲10国刚刚回到北京,得知魏喜奎她们排出的《杨乃武与小白菜》正在公演,便自己买票前去观看,看后还到后台与演员们座谈。他说:“我非常喜欢这出戏,倒并不因为它是我从小就爱看的家乡戏,而是因为它平反冤狱,可没有歌颂一个清官,借助的是两宫斗争,揭露了封建官府的黑暗,不落俗套!”并指出剧中官员穿戴方面的一些问题,比如:帽子上的翎子不能直接插上,得有个翎筒子,才显得挺拔,不趴在脑后;穿纱补服时,得穿衬袍,不能露出两条腿来,还就剧中的礼节等多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。周总理建议:这个戏改好后应该拍成电影。自此魏喜奎、北京曲剧和这家前门小剧场蜚声中外。后来《杨乃武与小白菜》以及接续排演的《啼笑因缘》越演越红火,仅容400名观众的小剧场不能满足要求,彭真市长把可容千人的西单剧场拨给北京曲剧团使用,这里便成为曲艺的专门演出场地。“文革”后,改称北京曲艺厅,请老舍先生夫人、名画家胡絜青老人题写匾额悬挂。